曹文斌在報告中介紹了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(IBV)的宿主、血清型、傳播途徑、致病特點和近兩年IBV分離情況。該病毒是可以感染肉雞、肉種雞和蛋雞的冠狀病毒。IBV高突變率和基因重組導致該病毒有多種血清型,各血清型之間沒有交叉保護。傳支病毒既可通過發(fā)病雞直接傳播,又可通過水、食物、設備和鳥類等間接傳播;既能通過呼吸道傳播,又能通過糞便傳播。
從2023-2024年度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分離情況來看,GI-19譜系流行株在我國占據(jù)主導地位,占分離毒株的43-56%。GI-7譜系僅次于GI-19,對蛋雞和種雞養(yǎng)殖場有較大的挑戰(zhàn)。IBV感染引起雞精神萎靡甚至死亡,引起呼吸道、生殖道及腎臟等器官損傷。

曹文斌
當談到如何制定免疫程序時,曹文斌根據(jù)多年的田間管理經驗來進行了解析。關鍵點在于,一是將活苗和滅活苗組合使用;二是充分調動雞的局部免疫和系統(tǒng)免疫。除上述關鍵點,IB免疫策略制定還應考慮田間感染壓力、疫苗選擇和母源抗體等。另外,曹文斌表示,免疫評價應關注免疫應答情況,尤其IgA的變化,要關注纖毛蠕動恢復水平以及對不同毒株的保護率。
使用的疫苗株與雞場同源性越高保護效果是否越好?有研究報道100%同源毒株免疫與35%同源的疫苗株免疫具有相同的免疫保護,而85%同源性疫苗株免疫效果不如前兩者。另外,有關田間補強時間,經驗法則是兩次活疫苗免疫間隔10-15天可以增強免疫效果。
曹文斌分享田間案例:意大利和西班牙在2012-2015年選用不同免疫策略,當西班牙堅持使用Mass+793B疫苗免疫策略時,田間感染壓力在持續(xù)下降,而意大利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疫苗免疫時,田間感染壓力沒有顯著下降,甚至有的階段有上升趨勢,并在2014年暴發(fā)了IB疫情。
2024年肉雞IB感染壓力調研發(fā)現(xiàn)田間肉雞IB感染壓力普遍存在。某肉雞公司2021-2024年通過對IB感染壓力與免疫有效性分析,發(fā)現(xiàn)2023- 2024年使用Mass+793B疫苗免疫策略后顯著降低了IB的抗體水平。
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個全球性問題,具有重要經濟意義,通過長期病毒檢測,精細化管理,合理的免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控IB的暴發(fā)。